10 月 27 日,央視專題報道養老問題。10 月 28 日,北京率先上調了醫保和養老政策。主要精神,職場火鍋在前幾篇文章都寫全了(請翻看以往文章)。
總體是:一是繳納社保的人數大增,活水源源而來;二是養老金投資收益不錯,新水不斷注入;三是國家從央企和財政劃撥資金注入,增量遠遠不斷;四是 2022 年實現全國統籌、跨省調劑,幫扶貧困地區。
以上四個 " 硬條件 ",就可以支撐 2023 年基本養老金繼續上漲,實現 19 年連漲。而且,已經連續上漲 18 年了,人們已經形成了強烈預期。再說了,物價繼續上漲,貨幣不斷貶值,人們需要更多的錢來保持生活質量。所以,2023 年養老金繼續上調這個基本面是 " 穩 " 的。
一、退休工人有話說:
既然 2023 年養老金要上漲,喜大普奔!但是,人們更關心的是怎么漲?如何優化上漲的結構?如何向低收入群體傾斜、體現弱有所扶?
2021 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為 2987 元,但是結構非常不平衡。有的地區很高,4000 元起步;有的地區很低,2000 元左右,相差一倍;有的人每月一萬多,有的人只有一千多,相差十倍。
2987 元只是 " 平均值 ",國內的平均值往往意味著一個普遍規律,平均值不是中位數(中間那個數值),所以,低于 2987 元的人才是大多數,而不是一半人是 2987 元。所以,低于 2987 元的人大約有七八千萬人。
這些低收入者,恰恰集中在偏遠地區、欠發達地區、傳統老國企、當年下崗工人這些特殊群體之中。他們的特點是工齡時間比較長、年輕的時候處于低工資、高強度的火熱年代,退休之后,生活水平不高,呼吁要提高養老金額水平。
如果按照 4% 的漲幅,一兩千元的養老金如何能追上大城市里的 6000 元水平呢?他們建議:既然要上漲養老金,能不能一步到位?年滿 60 歲的發 4000 元,年滿 70 歲的發 5000 元,年滿 80U 歲的發 6000 元。原來就高于這個數的,暫時停漲,省出錢來補貼低收入群體?
二、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
【1】不現實。
按照年齡統一標準,滿 60 歲發 4000 元,滿 70 歲發 5000 元,滿 80 歲發 6000 元。先不說合理不合理,單說能不能辦到吧。根據報道,60 歲以上的老人中,65 歲以上占到大多數。假設按照 70 歲來測算,每人發 5000 元,比全國現有的平均 3000 元,增長了 2000 元。目前,企業退休人員 1.2 億人左右,每個月增長 2400 億元,每年增長 2.88 億元。2021 年總共支出養老金 4.1 萬億元,您說養老金大盤子能一口吃下這 2.88 萬億元嗎?
【2】不公平。
養老金水平,地區之間、人與人之間,之所有存在巨大差距,這是因為多種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年齡一個因素能解決的。養老金實行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基本規則,養老金的水平高低是因為繳費指數不同、繳費年限以及視同繳費年限情況不同、各地區平均工資水平不同。比如,社保繳費基數為平均工資的 60%-300%,你繳 60%,他繳 300%,退休之后,你倆拿一樣多,請問他還會繳 300% 嗎?沒有多繳費,養老金的大池子早就干涸了。
【3】不積極。
現行的養老金機制是 "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在職時收入高,才能多繳多得,在職時工作平穩發展,才能實現長繳多得。所以,養老金就是在職時的 " 投資 "。人們努力學習、考入名校、進入好單位、升職加薪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按照工齡統一標準發養老金,就沒人努力奮斗了,擺爛、躺平、混日子的人就會增多,都等著退休后吃大鍋飯。
三、退休工人的不同意見。
【1】弱有所扶。
請問: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如何體現?雖然在養老金上調機制中,體現了向低收入者有所傾斜的關懷,但實事求是地講,傾斜的力度明顯不夠。按照 4% 的比例上調,低收入的漲得少、高收入的漲得多,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按照年齡統一標準(4000/5000/6000)發放,大家都能提高水平。
【2】不存在影響積極性的問題。
考名校、進好單位、升職加薪,絕對不是為了將來退休拿養老金吧。好好工作、努力進取的目的,一定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享受高薪待遇、提高社會地位,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退休待遇只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3】在職的貢獻已經體現了。
人是有區別的,有的能力大,有的能力小,有的貢獻大,有的貢獻小,有的收入高,有的收入低。人人都要在大城市、大央企、大公司工作,誰去建設偏遠地區、誰去艱苦地區奉獻、誰去一線辛苦勞動呢?你在大城市、大機關、搞科研、抓管理、坐空調房、技術硬、貢獻大,已經在年薪和福利上體現了。
PS:以上客觀地擺出了兩種觀點。首先要讓大家說話,說說自己的心里話。上面應該聽到真實的聲音,兼聽則明,制定更加惠民的政策,讓每位老人都能走向共同富裕。您怎么看呢?歡迎留言。
本文標題:2023年上調養老金按年齡分配:60歲發4千、滿70歲發5千、滿80歲發6千,可行否?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shenghuo/2766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