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養老已經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話題,畢竟這涉及到我們未來幾十年的生活,而為了解決大家對于養老的種種擔憂和困擾,我國也設置了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讓大家可以有一個選擇讓自己過上舒適晚年生活的機會。
而我國現階段所執行的職工養老保險體系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誕生的,雖然說我國設置養老保險體系的時間要比那些西方國家更晚,但它的推廣速度很快,直到2021年年底,國內共有4.8億人參與職工養老保險。
直到如今養老保險一直都在逐年上漲,當今年完成了養老金的新一輪上漲后,大家也對明年的養老金變動情況頗為關注,現在有一種說法稱2023年將考慮按工齡漲養老金,15年工齡的漲200、 30年工齡的漲300、 35年漲500,這合理嗎?
從2005年至2022年,國內養老金一直處于上漲階段,我國養老金的平均數額也從714元變成了2940元,漲幅達4倍之多。國內退休老人的養老金也越來越多,以當前的國內經濟發展形勢來看,明年養老金迎來第十九次上漲基本也沒什么疑問。
這些年來有關養老金的調整方法,我國一直選取的是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相結合的方法,可現在有網友提議明年養老金的調整可以考慮按工齡增長,比如15年工齡的養老金漲200元,30年的漲300元,35年的漲500元,這種方法切實可行嗎?
工齡是我們在談到退休問題時經常會聽到的一個詞,他所指的就是職工參加工作的時長。而現在網友們提議的按照工齡漲養老工資,簡單來說就是工作時間越長的人,養老工資漲得就更多。但其實如果從切實角度考慮,就會發現這樣的養老工資調整待遇其實并不合理,最主要的是他并沒有體現出公平。
這主要是因為在我國剛剛建立現代職工養老保險體系時,很多員工并沒有進行繳費,也沒有建起個人賬戶及統籌賬戶,對于這種情況國家規定在1992年之前就已參加工作的職工,符合某些條件也可以按規定將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可這些人中有一些將工齡換算成了視同繳費年限后存在超額,這本來就已經不公平,若是還按照職工工齡來決定養老金的上漲也會讓這種不公平持續加劇。
更何況在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后。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是由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共同組成的,養老金發放數額以及每年的上漲或下調,其幅度都與職工的繳費基礎、繳費年限直接相關,有些人為了能夠讓自己享受到更好的退休養老待遇,繳納的社保基數更大、時間更長,如果現在不按照這一規則調整養老金數額,對于一些工齡短,但是繳納基數較大的群體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這也會打消大家的繳費積極性。
近年來中國養老保險制度一直執行多繳多得,可按工齡調整養老金就相當于違背了這一基本原則,大家就只會按照最低的水平繳納養老金,這就容易導致國內養老基金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就當前情況來看,國家在進行基礎養老金調整時更加偏向掛鉤調整,主要是運用該制度所具有的激勵效果,鼓勵大家多多繳納社保、延長繳費年限,讓更多沒有被該制度覆蓋的群體也能夠積極參與養老制度中,當然這種情況的盛行也與我們出現養老金資金困局有關。
據相關報告顯示,未來5-10年,我國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有可能會造成5-10萬億美元的缺口,相關研究人員早在此前也曾提到,中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金的50000億結余有可能在2025年底前就已經耗光了。一旦我們的養老金結余被耗光,就意味著未來國家發放養老金將出現困境,也意味著國人的養老無法得以保障,正因如此,國家為了避免這種局面,正考慮推行延遲退休讓大家延長繳費年限,這既能夠幫助國家走出這種養老基金結余不足的困境,同時也能夠幫助老人建立更加完善、有保障的晚年生活。
但不管怎樣,對于養老金的調整,終究要體現出公平這一基本原則,至于網友們提到的單純地依照工齡作為調整依據是無法被采納的。
本文標題:2023年按工齡漲養老金?15年漲200,30年漲300,35年漲500合理不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shenghuo/2763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