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北京市從養老服務的細節上加強政策推動,引進民間資本和科技投入力量,加快北京市的養老服務進程。
1、猝死防范
發達國家獨居及夫婦空巢戶比例高70%-80%。北京市可借鑒外國的應對經驗,針對社區登記在冊的空巢老人,引入互聯網傳感檢測系統、家庭扶助制度、配備社區生活指導員等模式。
2、孤獨治愈
空巢老人有大量情感缺失,亟需情感陪護。建議北京市引入杭州模式,即在政府大型養老院中設置部分小型出租公寓,以極低價格提供給90后的年輕人租住,同時租客需負擔與老人進行情感陪護等相關工作。
3、跌倒防范
在生活中的意外跌倒已經成為老齡人口傷害死亡、傷殘失能的最重要因素。建議北京市在老齡化較為密集的社區率先推廣老人摔倒監測報警系統,借助網絡技術、視頻圖像信息交互技術和傳感技術,對監控區域內的老人摔倒進行識別,當發現異常情況時以最快的方式進行預警,有效的協助管理人員處理,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誤報和漏報現象;同時還可以查看現場錄像,方便事后管理查詢。
4、遺囑處置
到2050年,我國80歲及以上的深老人口將超過1.5億,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口將達到7900萬,失能老年人將接近1億。
獨居老人面臨的現實問題包括但不限于遺囑公正、手術簽字、贍養缺失等環節,建議政府迅速推動電子遺囑和意定監護等養老服務的落地普及,滿足社會對于養老、就醫、人文關懷、抱團互助的迫切需求。
5、骨灰安置
孤寡老人去世后最棘手的問題就是骨灰安置。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此類情況將越來越多。在沒有親人負責安置的情況下,如何解決他們的身后事,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現實問題。
建議政府提前布局決策,出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為符合條件、并有實際困難的孤寡老人提供骨灰安置服務。另一方面,社會資本、慈善機構也應承擔相關工作的部分環節。
6、線上祭掃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墓地祭掃的預約量必將逐年增加。隨著數字智慧技術的發展,建議政府推動祭掃場景的線上化、數字化,實現數字靈堂服務。
7、遺物整理服務
隨著中國養老產業的興起,遺物整理服務正在進入越來越多家庭的視野,可能將成為未來的一項新興行業。建議政府盡快設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遺物整理師培訓體系,并將這一職業介紹給更多的逝者家屬和即將面對生死離別的家庭。
本文標題:建議北京加強養老服務上政策推動,引進民間資本和科技投入力量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952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