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問題,不僅在中國,實際上已成為很多國家面臨的新課題,大家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最優辦法。就在這樣的氛圍里,突然看到上海媒體的一則報道,令人眼睛一亮。
報道說,上海市黃浦區老西門街道,從2019年起,開展家床式養老服務試點,至去年底,黃浦區家床已突破200張。
所謂家床,就是床位設在家里,卻能享受養老院般照護的一種模式。老西門街道快樂之家養護院,推出的其中最豪華一款,是3名護理員+1名護士上門服務:
上午,一名護理員到老人家服務兩小時,主要是收拾房間,做好午飯。下午,另一名護理員上門,為老人推拿理療,并做好晚飯。第三名護理員晚飯之后上門,陪老人聊天,做些家務,待老人入睡后,在老人家中住下,提供夜間陪伴服務——一個晚上會起來幾次看看,上廁所幫下忙,第二天早上為老人做好早餐,晨間照護,幫助洗漱,待老人吃好早飯后離開。
每周固定一天,護士會上門,為老人測血壓、血糖、血氧等主要指標,記錄健康檔案,安排本周藥物,提醒老人讓子女去配藥,或陪老人去復診。
這家養護院,根據不同的服務內容和時間,有6+1服務方式可供選擇。所謂6,包括生活照料、身體照護、康復訓練、康復管理、藥品管理、日間陪伴、協助沐浴等內容,價格最經濟的是每月660元;1就是個性化定制包,上面說到的3名護理員+1名護士的服務方式,就屬于個性定制,每月費用5800元。
把上海《解放日報》發布的這條信息,轉發到幾個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圈里后,收到兩種不同反映。多數人非常贊成家床式養老服務,希望上海的試點能早日在自己所在城市推廣。尤其是家里有一位老人生病,孩子照顧不到,又不愿去養老院的老人,心情尤為迫切。也有部分人認為,這種方式好是好,只是實行起來困難很多,搞幾個試點行,普遍推廣難。
無論是迫切希望推廣的,還是缺乏信心的,對于這種模式,多數持肯定態度。因為,這種服務模式,既能夠享受到養老院般的照護,又可以不離開家庭,而且考慮到了老人家庭的多種需要。經濟負擔還不算高,即使是豪華型的收費,兩位老人如果都有退休金,也能夠承受。這種家床式養老,可以說是對國家倡導的居家養老方式的一種探索。
當然,困難是有的。實施這種養老方式,除了需要多部門配合之外,我以為,主要還是上門的醫護人員,服務素質是否能夠到位。目前,一些已在運行的養老機構,不管公辦的還是民辦的,一般硬件不錯,短板主要是服務人員的素質。有些老人進養老院后不久又返回家里,原因也在這里。提升服務素質,當然可以通過加強培訓和考核來保障。不過根據國情,這可能需要一個不短的過程。
一件新事,先搞試點,然后總結推廣,是一種謹慎的態度,體現的是負責精神。搞試點的目的,是為了推廣。如果搞了半天試點,最后不了了之,成了老百姓(47.650,-0.15,-0.31%)說的死點,那就是不負責任。搞了試點,只是為了被宣傳、被參觀,又成了老百姓說的盆景,那就是糊弄人。投了不少錢,花了不少力氣,最后成了死點或盆景的事,各地各領域多有發生,所以并非杞人憂天。
令人高興的是,上海黃浦區倒是信心滿滿。今年他們準備再增100張床位。我相信上海城市管理的精細水平。家床養老,有需求,又可行,定能取得預期效果。但愿試點成功之后能跨出黃浦江,走向適合的城市,讓如此美好的創意不只被上海老人獨享。
本文標題:家床式養老別讓上海老人獨享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925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