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時間銀行模式已在河南、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多地展開。比如,上海市楊浦區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浙江省杭州市綠康時間銀行、江蘇省張家港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袁帥看來,時間銀行的理念在我國各地逐步開展,是有劃時代的意義和突破性的。
他認為:時間銀行作為一種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將志愿服務時長會轉換成時間幣,將時間貨幣化可供后續兌換服務的養老創新服務應用模式,在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養老需求激增與服務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的今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不過時間銀行作為互助養老的一種創新方式,存在些許不足。
孟立聯表示:時間銀行在中國還是一種新興的服務,即使在國外事實上也是不成熟的,充分研究、周密論證、方案可行是尤其不能忽視的。目前,相關研究還是非常缺乏的,既不系統,也不深入,更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論證。比如說,時間銀行首先涉及到的是時間價值,此一小時和彼一小時的價值是不同的,怎么測度、換算和兌現,都面臨考驗。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戰略研究部總經理楊海平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時間銀行的運行基礎、時間幣的流通平臺是信息科技系統,要確保信息系統的統一性和安全性。利用大數據技術持續監測異常行為,出現弄虛作假行為的,應予以懲戒。借鑒互聯網平臺營運的思維,增加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吸引力。根據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運行情況,持續迭代時間幣兌換規則,探索擴大時間幣兌換和使用范圍,推進激勵機制優化。
袁帥則強調,沒有數字化運作的時間銀行容易發生數據被篡改、時間積分發行和流通缺乏透明度以及結算依賴中心化等問題,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引入進一步提高了互助養老模式的可行性,依托上鏈防篡改和智能合約保障通存通兌,當自己需要幫助時,再從銀行消耗兌付時間幣以獲取他人服務。
本文標題:時間銀行存在些許不足,仍需探索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922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