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微信公眾號消息,最近,島妹接連參加幾位前輩的榮休儀式,大家深情話別,依依不舍。回家跟父母一聊,才意識到爸媽過兩年也該退了。
不少企事業單位正迎來新一波退休潮。上世紀60年代初嬰兒潮中出生的一批老同志,正密集走向退休臨界點,準備開啟人生的下半場。
網上的討論也挺火:今后幾年,身邊的老同事要退一大批60后群體陸續進入退休生活史上最大退休潮將至這些話題,老中青三代都很關注。隨著中國人口增長趨緩甚至負增長,退休潮會不會帶來明顯的社會壓力?
(圖源:網絡)
一
退休潮的說法咋來的?
要計算退休人口規模,出生人口數量是重要參考指標。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歷年出生率和總人口推算,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經歷了3波人口出生高峰——
第一波是1950-1958年,其間有6個年份出生人口數量超過2000萬;第二波是1962-1975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2000萬,1963年的峰值更是接近3000萬;第三波是1981-1997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2000萬。
按60歲的退休年齡往回推,今年對應的是1962年,也就是第二個出生高峰的起始年份。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說。按出生人口數簡單推算,全國邁入60歲的人口數,去年不到1200萬,今年超過2400萬,明年接近3000萬,這么一對比,退休潮就更明顯了。
當然,這并不是說一年就有這么多人同時退出工作崗位。目前中國執行的退休年齡標準,主要是男干部及職工60歲,女干部55歲、女職工50歲,換言之,5年前或更早之前,相當一部分1962年左右出生的女性已經退休。此外,還有近5億農村人口沒有嚴格的退休制度。但60歲人群規模擴大已是不爭的事實。
(圖源:網絡)
二
退休人口增加意味著干活的人少了,養老金還能不能撐得???
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也較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多年來,全國基本養老金持續上漲。盡管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今年基本養老金仍然上調了4%。人社部也多次給出定心丸,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沒問題。
那么勞動力呢?根據國家統計局對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的解讀,中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勞動力人口資源仍較充沛;人口平均年齡38.8歲,依然年富力強。這是我們應對此輪退休潮挑戰的基礎。
另外,盡管退休人群規模在擴大,一些積極因素也不能忽視。比如,中國平均預期壽命已邁過78歲門檻,老年人口中,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又占一多半。他們大多在改革開放后進入勞動力市場,受教育水平相比以往都有較大提升,有知識、經驗、技能優勢,身體狀況還可以,發揮余熱有潛力。
又如,隨著機械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也不全是過去的體力活,就業對年齡的包容性更強;退休人群收入水平提高,老年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擴大,也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圖源:網絡)
三
其實,老齡化不可怕,不適應才會出問題。與其擔憂、糾結老齡化現象,不如扎實做好應對準備。
《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已劃線到2050年,十四五規劃則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目前,個人養老金制度、延遲退休等相關政策已出臺或正在謀劃中。
以大家關心的養老金為例,過去10年間,全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2.5億人,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確立。劃撥國資充實社?;?、中央調劑金制度、全國統籌等舉措也陸續實施。
8月25日,人社部養老保險司負責人亓濤表示,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基金收入4.4萬億元,支出4.1萬億元,當期收支總體平衡,略有結余;今年以來基金仍保持平穩運行態勢,上半年還調撥資金1240億元,用于困難省份的養老金發放。中央劃轉1.68萬億元國有資本充實全國社?;鸷?,社?;疬€有超過2.6萬億元的戰略儲備。
中國多年發展積累的制度和物質儲備,是我們迎接未來人口結構變化的底氣。中國將經歷邊富邊強邊老的進程,需要我們積極應對,將人口老齡化的挑戰轉化為推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正向因素。
本文標題:退休潮真的要來了嗎?養老金還能不能撐得住?
本文出處:http://www.818894.cn/news/news-dongtai/1511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